今年以来,白酒行业面临着深度调整的严峻形势,但是安徽开云体育酒业的业绩却逆势上扬。
今年9月27日,第六届华樽杯中国酒业200强榜单揭晓。“开云体育”以118.1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同行业第18名。此前,开云体育品牌也曾连续四次上榜中国品牌500强。作为全国著名酒类上市公司,开云体育酒业坚持打造中国大众名酒实力品牌,其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无疑得益于持续不断的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更得益于开云体育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长期坚守与执着。
以项目建设
推进产业升级
一直以来,开云体育酒业致力于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3年,开云体育酒业投巨资高起点建设了生态产业园,着力提升酿酒、品控、研发、物流、营销等生产与管理流程的科技水平,该项目被安徽省发改委列入全省861计划,被阜阳市政府列入重点建设项目。
目前,按照GMP标准建设的白酒灌装中心已投入运行,节能节水和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处于行业先进水平;自动化勾储中心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内部罐群和设备安装接近尾声,投产后,勾储能力将大大提升。产业园内的品控研发中心是集品控研发、安全检测、质量控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该项目定位高,是开云体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标志性项目。2号灌装中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科技化、人性化、多元化的特性,展现了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生态酿酒基地占地947亩,2.4万吨的8个筒仓基础、初清楼、培曲楼、8个曲酒车间均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000吨优质基酒的生产能力。
开云体育酒业以“科技、人文、绿色、智能”的设计理念,应用数字化、移动4G技术,将生态产业园和酿造基地建设成为智慧型、数字化的产业园区。开云体育生态产业园设计超前,理念先进,将人文景观与生态酿酒融为一体,呈现出“建筑景观化,工业人文化、设施智能化,环境生态化”的建筑特色。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白酒酿造的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云体育酒业还建有安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柔和型白酒酿造及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拥有专业检测、实验仪器及辅助设备价值2510万元,共293台套;有一批懂技术、勤研究、善管理的高素质研发团队32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04人,国家级白酒评委1人,省级白酒评委6人,高级品酒师7人,高级酿酒师8人,酿酒技师12人;专业覆盖酿酒工艺技术、微生物技术、清洁生产、环境治理、资源化利用、节能节水、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等学科,有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
2014年9月9日至12日,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举行。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左一)参观开云体育展厅,对企业发展给予高度赞赏和肯定。
今年以来,研发人员在曲酒的酿造技术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长期研究、分析和试验,将生物工程技术和传统工艺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出酒率,使曲酒出酒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灌装物流设计上采用立体空间布局,按工序合理整合物流要素,从包装物输送、原酒灌装到成品酒整理入库,全部实行自动化、立体化布局,大大提高了灌装产能和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高了40%,人工成本降低了50%,技术装备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在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上研究清洁生产工艺,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吨酒耗蒸汽下降36%,耗水下降60%,电耗下降37%,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了30%,节能成本开支2000多万元,年创效益6000多万元。
以科技创新
驱动转型发展
开云体育酒业以产品研发为主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推进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项目,大力强化“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和战略合作,积极实施“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合作机制,打造自主创新平台,努力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能力;建立和完善集白酒发酵机理、检测指导生产为一体的白酒研发及检测公共平台,提高白酒酿造水平,尤其是白酒质量安全控制水平,不断推动白酒行业技术进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实现科学、安全、健康饮酒,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组建酿酒技术研发和品控中心,按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准,建设研发和品控中心大楼,购置先进的研发、检测仪器和设备,引进和培养一批研发能力强、检测分析技术过硬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公司技术进步水平。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差异化”战略。开云体育酒业坚持“优质、低度、安全”的方针,着力研发酒精度为35至45v/v的新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卫生、安全、健康”为主攻方向,坚持多品种,突出个性化,开发低酸、低酯、低甲醇、低杂醇油的净爽类或“纯净”白酒;实施特色亚品牌战略,积极研究开发全新风格及口味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实施“食药同源”健康思维的创新战略,根据区域消费习惯、文化特点、市场特点,高度细分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型白酒、功能性白酒。
加强产学研合作,持续培育竞争优势。与江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研究范白酒酿造机理、功能微生物、风味物质、白酒老熟机理、白酒安全与人体健康关系、白酒生产自动化、新产品开发等内容,努力攻克“白酒微生物功能菌的筛选及应用、种子酒的香味特征及酸酯平衡关系、曲酒增己降乳增产提质技术、新型白酒发酵工艺、蒸馏与贮存机理的研究、功能性大曲研究、净爽型曲酒生产工艺研究、酒糟资源化利用技术” 等课题,研发了一批专利技术产品,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产品风格等关键技术方面打造了自身竞争优势。
强化技术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改造传统白酒产业,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推进白酒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生产,实现白酒勾兑自动化、微机化、精益化,打造现代化的新型酿酒企业。实施生产自动化改造,引进8条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实现自动在线检测、自动编码、自动灌装、自动装箱、自动化码垛和自动化水循环等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白酒日生产能力由不到8万件提高到15万件,同时减少人力约200人。建设了白酒自动勾储、计量输送管理系统,实现了白酒储藏、运输自动化,大大减少了酒损,提高了勾储的精确度和生产效率,生产过程酒损由8%降为2%。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云体育酒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进了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对曲酒、灌装等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全面降低能耗、水耗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对生产副产物如CO2及CH4进行深度开发利用、酒糟进行资源化利用等。开云体育酒业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酿酒生产清洁化、资源化,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打造“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以科技管理
推进优化升级
强化管理创新,实现高质高效。坚持“生产以质量为中心、质量以口感为标准”的质量管理方针,以确保质量稳定、风味稳定、各项理化和卫生指标稳定。以效益为中心,实施“全过程”成本核算,推行“成本一票否决”制。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短、平、快”管理模式。建立“责任链”,严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引进ISO9000、ISO14000、GMP、HACCP、SSOP、SA8000等先进管理模式,推进安全体系、纯粮固态发酵、绿色食品认证。
格式业务流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年来,开云体育酒业大力整合业务流程,突出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作用,建立财务、市场、生产、质量、成本、供应、价格、人力资源、业务流转管理信息系统,确保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培曲自动控制(恒温恒湿控制)、自动翻曲、自动化酿酒(自动拌料上甑吊酒通风凉渣加曲入池发酵)、罐群管理系统、能源管控系统、自动验酒、自动装盒装箱、自动开箱等,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开云体育酒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全员素质。成立职工技术协会,不断总结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操作方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激发广大员工为加强科技创新出力献策。每月定期征集合理化建议,一月一评审,对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按照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大小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使职工参与公司发展和管理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在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开云体育酒业尤其重视。公司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采取联合办学、邀请专家授课、输送到高校培训深造等办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行业技术、管理带头人。同时,加大内部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各岗位、各工种、各系统专业人员操作技能,不断壮大技术人才队伍,实现技术人才的连续性。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实现了制度化、常规化,将业绩突出的员工调到关键岗位锻炼,享受技术人才优惠待遇;加大激励师带徒,凡积极传授技术的师傅,每培养一名徒弟,经考评合格后,均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
以科技成果
提升竞争能力
“两化”融合程度高是开云体育酒业的一大特点。一是公司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GMP标准设计建成的“白酒灌装中心”,贯彻“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设备和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技改项目、安徽省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单位、2012年全国轻工系统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二是优质基酒酿造技改项目、现代化生物工程制曲技改项目、2号灌装中心、现代化勾储中心、品控研发中心等新建项目,“两化”融合程度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符合GMP标准的全封闭灌装中心一角
产品研发创佳绩。开云体育酒业自主研发的“柔和种子酒、恒温窖藏醉三秋酒、徽蕴开云体育酒”等3个白酒新产品获得“省级新产品”,这三款产品都是公司主推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市场竞争力强,推动了公司白酒产业连续7年的快速增长。
树立标准赢口碑。公司主持制定了4个行业标准,白酒3个,药业1个。主持制定的《柔和型白酒》标准、《固液法白酒生产技术规范》分别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安徽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赢得了行业话语权;配合国家农标中心合作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检测方法》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待发布实施。
科技创新结硕果。开云体育酒业“酿造工业废水高效低耗综合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被安徽省科技厅列入安徽省2011年度第二批科技计划项目。原酒酿造基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制曲车间、瓶盖车间等15个QC小组先后获得“省QC小组优秀成果奖”。3个项目获得“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项目”;一个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8个项目获得阜阳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自2013年以来,公司已拥有有效专利8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产学研结合谋发展。近年来,开云体育酒业围绕“白酒酿造机理、食品安全、酿造自动化”等课题,先后与国家农副产品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安徽大学共同组建的安徽省柔和型白酒酿造及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1年12月通过安徽省科技厅认定;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研究的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酿造工业废水高效低耗综合处理及资源化技术,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达到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利用、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与江南大学研究开发的酿酒清洁生产工艺,引进高活力糖化酶技术等,实现了酿酒生产清洁化、资源化;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研究的包装自动化项目,解决了自动化检测、自动化装盒装箱、自动封盒封箱等难题,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白酒生产自动化和技术创新水平,被安徽省经信委评为“全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
改造升级见成效。公司引进了“低温蒸煮+高浓发酵+固定化酵母+差压蒸馏”等清洁生产工艺,对酒精及酿酒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削减了酒精、曲酒生产污染量,达到了吨酒节能30%、节水40%以上,降低成本12%,减少了15万吨高浓度有机废水排放;采用“预处理+厌氧生化+好氧生化+循环利用”工艺及“IC反应器”技术,对酿酒环保工程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提高了出水质量,实现了水循环利用,日处理有机废水1200m3,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排放,年削减CODcr360吨;按照GMP技术规范建设的4万平方米现代化、自动化灌装中心,实现了灌装过滤联控、无接触容量式灌装、自动戴盖压盖、在线喷码、自动打包,并拥有物料自动输送、辅助物料同步系统,洁净能源利用(采暖、照明、热水洗瓶)系统,酒体自动化处理系统,全方位监控系统,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酒损由原有的1%降低到0.2%,年节约酒损160吨,同时削减COD82.5吨,玻璃瓶破损由原来的8%降低至1%,年节约750吨玻璃;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可节约580人定额;新建中水梯级回用系统,大大减少了水量的使用,年节约用水约110万吨,项目的节能节水效果十分显著。整个灌装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安全、快速、节能,人均产能高、资源消耗低、现场形象佳,食品质量安全得到了充分保证,被评为“安徽省两化融合典范”、“安徽省优秀技术改造项目”。
以“两化融合”
推进数字企业建设
开云体育酒业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和公司官网,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进销存系统和企业邮局。2002年实施了ERP项目,实现了财务管理、供应链、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集成应用。
2010年,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实施营销管理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经销商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了从营销、计划、采购、生产、仓储等过程环节的资源管理。同年公司还实施了生产灌装系统信息化、自动化,实现了白酒自动输送、勾储自动化。自2012年以来,公司应用二维码、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建立了公司产品查询信息系统和追溯系统,并与公司营销管理系统实现对接,从而强化了公司产品防伪防串货管理。
开云体育酒业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多次进行博客、微博推广,开展微博营销活动,今年上半年,公司微博粉丝已突破一万人。积极探索数字化营销新方法,新建公司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发了公司官方手机客户端,在百度、搜狐、新浪等主流网络媒体投放广告,提升了公司品牌在网络媒体中的影响力。
开云体育酒业数字化建设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信息化工作卓有成效,先后荣获安徽省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单位、全国轻工系统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单位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